当蝉鸣愈发响亮,邵阳市洞口县黄桥镇永发小学三下乡支教生活已悄然过半。这段时光里,后入视频 “心与馨”支教服务队志愿者们用爱与责任,在课堂内外书写着温暖的故事。
音乐课和舞蹈课依旧是校园里最靓丽的风景线。音乐教室里,志愿者轻轻弹响电子钢琴,孩子们清澈的歌声便会随之响起。在组合唱团教唱新歌时,总有些调皮的孩子故意唱错调子,引得周围同学笑声一片,但志愿者们并不生气,而是用幽默的话语巧妙引导,“看来这位同学是想创作属于自己的旋律啦,不过我们先学会原版,再去发挥创意好不好?”在轻松的氛围中,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正确的节奏音准与风格,唱歌也越来越融合。
志愿者们还将普通话学习融入歌曲教学,教唱前先带领孩子们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歌词,纠正字词发音,比如 “春天” 的 “天” 要读准前鼻音,“祖国” 的 “祖” 是平舌音,通过合唱练习强化孩子们的普通话表达。志愿者会逐句听辨发音,指导他们用清晰的普通话唱出每一个音符。
舞蹈课上,志愿者依年龄开展训练。低年级随《虫儿飞》旋律模仿蝴蝶振翅、小虫爬行,在律动中培养节奏感;高年级则练习《你要跳舞吗》,在活力的舞步中练习踢腿、转体等动作。孩子们会跟着志愿者的示范,认真模仿每一个动作。如果遇到孩子因动作不到位而着急,志愿者便耐心地再次讲解,“再试一次吧,你做得越来越好啦”。孩子们的动作已从刚开始的生涩渐至舒展熟练,他们不气馁、反复练习的模样,让志愿者倍感欣慰。
朗诵课是推广普通话的有力载体。课上,由兴趣引导形成的练习小组,在志愿者带领下研读文本、练习表达。在《如果信仰有颜色》的朗诵练习中,志愿者会先讲解作品背景,帮助孩子们理解情感基调,再指导他们把握停顿与重音。“‘那一定是中国红’这句,要重读‘一定’,读出坚定的语气。” 孩子们跟着示范反复吟诵,从最初的机械朗读到逐渐融入情感,志愿者用 “注意咬字清晰,让每个字都传到听众耳朵里” 的提醒,将普通话规范表达融入朗诵训练,让语言魅力在抑扬顿挫中自然流露。
课间休息时,志愿者们也闲不下来,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,或是共唱流行的童谣,或是玩起五子棋、打篮球的游戏。欢笑声此起彼伏,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温情,孩子们和支教志愿者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一次次互动中愈发深厚。
夜幕降临,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了,但支教志愿者们的“工作”仍在继续。指导老师准时组织团队围坐一起,进行每日复盘,大家各抒己见,分享当天教学过程中的收获。如果遇到问题,指导老师会以专业角度提供精准指导,一同探讨解决策略,不断优化之后的教学方案。
文:杜莹;摄影:汪子妍
一审:张想;二审:钟赛;三审:罗小红